t_feng2000@yahoo.com
读者
点赞 16
粉丝 1
最佳回答 0
性别 校名 所在州 问题 点评
问题 状态 时间
想咨询一下各位老师,顾问,比较好的寄宿学校里面有哪几所是girls softball team更强一些的?我自己做了一些research,感觉有很多不同的联盟,不同联盟的水平可能差异比较大,所以挺难比较各队的水平的。另外我想请教一下类似softball这种体育项目,国内比较小众,即使是全国比赛的奖项也可能没有美国某个有名俱乐部的水平高。另外也很难有游泳田径这种绝对的成绩,不知道需要怎么展示这项活动的水平呢?是需要给孩子录像单独联系小队的coach吗?谢谢!
3个回答
2020-11-18 11:42:57
想咨询一下各位顾问和老师,如果是艺术特长(visual art)方面,除了提交作品集还有其他比较有公信力的比赛可以参加吗?本来打算参加今年的Scholastic,但是发现他们的政策有变化,一律不再接受美国境外的参数作品。谢谢老师。
5个回答
2020-11-18 11:46:16
想问下各位升学指导和有经验的申请者,美高申请人在性别上有优势区别吗?或者说有哪些学校(co-ed)是更偏好收中国女生或者中国男生的啊?我这么问是因为经常在以前的问答下面看到升学顾问会问孩子是男生还是女生?上次在北京参加了一个线下的美高在校生的见面分享会,十几个学生里面只有一个男生,这个比例是否体现中国申请人拿到offer的性别比例呢?谢谢!
12个回答
2020-12-23 12:44:30
想请教下为什么FS和Niche的排名在有的学校上分歧很大,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The Hill School,最新的Niche排名上面它只能排到PA boarding school的第四名,但是在FS以及其它中国很多的榜单上Hill都要高出在Niche上PA排名第一的Mercerburge和排名第二的George School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说Mercerburge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影响了它在FS上的排名我可以理解,但是George School的Newton其实比Hill的地理位置要好很多啊。请有经验的顾问讲讲?是不是FS的排名会有一些针对中国申请人的考虑因素呢?多谢!
5个回答
2021-01-05 15:33:08
问题 时间
我说实话,性格比较内向的公立学校的男生不建议低龄留学,甚至本科其实都不太建议,男生需要认同感和自信,亚裔男生本来就不容易,如果性格再偏内向真的太不容易了。
2022-10-12 10:06:50
我也有类似的问题,因为之前选校也在两个排名高低的学校里面挣扎了蛮久的,最后还是选了排名高一些的学校,下面是我自己的想法,供您参考:
1. 自己的娃还是自己最了解,孩子是那种遇强则强的还是不能被卷的?据我判断我家的娃是那种无论放在哪种环境里的percentile都差不多那种,所以还是应该去好学校;
2. 我自己是从很牛的中学上来的,觉得从小就见识更多的牛人对今后的成长还是一个更有帮助的过程;
3. 虽然说托福是考察英语能力,但是我觉得托福的分数和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挂钩的,除了那些小时候出过国生活学习的特例,或者从小一直都是纯外文环境的学校,如果托福可以比较低龄(比如7年级之前)轻松考到110+的孩子学习能力说明是过硬的 (但是反之不一定成立哈,有的比较偏科的孩子,理工特别强的学习能力可能托福的确就学的比较艰难)。
2022-07-27 14:54:00
最近听说的两个女孩录H都是12门AP,一个顶级美高,一个好学区大公立
2022-06-28 15:12:44
接触过的很多申请成功和未成功的高中生都会提到UPenn喜欢跨学科跨领域的孩子,但是真正的说出来为什么这个特点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的经历如何展示了这个特点才是区别申请成功和不成功的重点。
2022-06-10 10:11:47
建议直接打出入境咨询,这个事儿在这里问也没有确切答案,目前也没有谁有一手经验。
2022-05-13 10:26:32
因为有个朋友的孩子在CK,所以我了解的比较多。我女儿当时也考虑过这个学校但是最后没有申请,主要原因有几个,一个就是住宿率低,说明学校的focus还是更多放在走读学生上;另一个是这个学校是K-12学校,所以高中部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升上来的,作为外来的住宿生,尤其是国际生,social pressure还是很大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学校的运动队因为走读学生多,本身运动水平就高,同时他们在外面找私教的机会多,水平高,所以住宿生想要进入校队很难。这个学校的学术压力据我朋友的反馈倒是还可以,而且好像GPA达到一定程度还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这个学校本身学费很低,所以整体性价比是非常好的。学校的升学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如果你的要求不高,UM安娜堡基本就是保底大学,虽然中国家长可能觉得不够好,其实是非常好的大学,很多当地学生如果能拿到安娜堡的奖学金是很可能放弃藤校的offer。

一个很多中国家长不太喜欢CK的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其实学校本身的town是非常富裕安全的,old money family非常多,当地学生的家庭背景都非常好,这个也是国际生social pressure 大的原因之一,其实很难和这些当地学生交朋友。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2022-03-24 10:39:48
去美高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升大学的结果,那其实我觉得谁都不用去,尤其是您说的那些有身份背景夹持的,他们在国内高中三年一样可以打造一个非常漂亮的背景。
2021-11-26 15:05:09
如果孩子有意愿想上清华,可以考虑一下清华附中国际部,在清华旁边,清华附本部校园里面,仅招收外籍及港澳台学生,每年都有去清华的孩子。

鼎石感觉做一些人文的项目挺强的,但是很难说是家长的资源还是学校的贡献。本人认识的鼎石家长都是觉得学校不够好的,尤其是数学教学。但是话说回来貌似没有什么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的学校好,都是看到各种问题,所以去别的学校也是一样,不解决实际问题。
原问题 老师们好,我们是8年级男生,美国籍。孩子虽然目前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的热爱,从小练习书法,扬琴;受到几部关于故宫的纪录片的影响对古建筑及文物保护与修复非常感兴趣,现在在运营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公众号,同时在尝试制作相关视频并配音后上传到YouTube。今年他和几个年级高一些的学生正在准备编导学校历史以来第一部用中文演出的短剧,他主要负责布景设计,非常投入(暑假、十一都去北京故宫实地考察了,十一更是6天内去了4次,本来感恩节还想再去天坛等几个地方,但是这波疫情突然,只能留沪)。学术方面比较喜欢历史和文学,尤其是中国相关的,理科兴趣不大但是成绩也有保持,只是不会在做完作业后再投入更多时间自己琢磨那种。我未来几年可能工作重心会稍微往美国那边倾斜一些,大概要中美各一半时间(虽然不想,但是为了家庭发展和财务考虑应该没有什么选择空间),需要考虑孩子下一步的教育计划,比如是否高中留学这个可能性,但是主要顾虑是:1. 在兴趣爱好里这么多中国的内容,在申请时会不会让招生官觉得孩子过于拘泥于本国文化,价值观不够多元?; 2. 高中留学是否会打断他对兴趣的实践,从大学申请的角度是否留在国内继续深挖这方面兴趣更有价值(但是大学申请又回到1.)。 我们现在的选项是: a. 去美国上走读公立学校。我们有加州较好学区的房产,加州本身也有一定华人移民史,可以放学后以及周末假期做一些这方面的活动,是现在兴趣的一个延伸,但是肯定不如在国内资源多。同时工作方面我基本上会两边跑,尤其是逐渐开放之后,不会一直待在美国,我们不在美国时孩子的上下学、吃饭、安全等等这方面也有问题,更不要说周末时间出去拓展和探索了,抛开这些长期频繁的变化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也有弊无利。 b. 美国私立寄宿学校。好处是比较稳定,我哪怕回国内也不会影响。弊端就是限制在了校内,活动方面只能找新的,最好情况只能表层延续现在的中国文化活动,春节做一些分享包包饺子什么的,但是他自身对于中国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不太可能。我自己也是从美国私立学校(高中最后两年、本科、研究生)过来的,深知在这种学校真正的文化包容几乎不可能实现,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这种隐形的融入压力很大,很可能孩子四年后因为主客观两方原因放弃掉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非常遗憾。 c. 留在原学校,好处是不用转变环境了。但是问题同a.,我在美时间孩子无人照顾。家里老人没有能力长期照顾孩子,去美国一去去半年让朋友照顾这么长时间也说不过去,况且不可能做到为他一人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朋友家的周末、假期安排等,兴趣方面提升空间有限。 d. 留在国内转学去寄宿制国际学校。虽然也会被限制在校内,但是至少在国内,周末和假期无论是跟学校还是跟同学朋友都有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机会。同时解决了一学年内大部分时间的住宿问题,哪怕十一、中秋之类的短假需要去同学家短期借宿也不会给对方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是回到最初的顾虑,过于强调中国背景会否在申请时有些吃亏,毕竟大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及中国申请者依旧是有较强的偏见的。 我们和孩子商量过,他能理解因为家庭原因必须要去美国上学,但是个人希望能高中留在国内,继续他现在已有的活动。我们也一起看了几所高中,比如美国的TSAO以及西海岸Cate,Webb这种传统综合性寄宿美高,以及国内的寄宿学校(上海包玉刚、北京的鼎石、汇佳等)。他目前有点想去北京读书,能更近距离接触到古建筑,同时他觉得清华在北京,而他很喜欢清华的建筑系,未来想作为国际生申请(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说这个)。想请问一下各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选择最能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高中体验,并且平衡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同时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比较了解鼎石或者带过鼎石的学生,请问这所学校如何?孩子目前可能对这所学校兴趣最大,很喜欢他们的中国主线,我综合看好像也确实还可以,但是不知道去掉宣传之后学校真实情况如何。非常感谢大家!
2021-11-17 10:28:34
我之前问过朋友这个问题,她说她儿子的美高很多人是请老师周末到学校的琴房给孩子上课,不过这个估计要看各个学校的政策,你们学校是否可以周末出借琴房。建议练习学校老师问问自己的政策。
2021-10-11 10:51:46
比赛活动的意义是让学校更加的了解你,你的爱好,你的经历,你的potential,即使没有竞赛活动,完全可以从别的方面让学校有机会了解到这些。但是的确要在文书面试里面“解释”为什么你没有这些大家都有的东西,但是不要简单粗暴的解释,而是着重描述你的独特的一面,大家用在竞赛活动的时间你做了什么,achieve了什么,从而让招生官很自然的了解到你为什么是独特的。

我不是升学顾问,所以上面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2021-08-25 11:25:58
因为我的孩子也搞team sport,所以这方面我也考虑过。我觉得如果如果这个鸡肉强到孩子即使很努力也很难上场那必须考虑凤尾,但是也要考虑如果凤尾的水平很差,即使孩子是绝对主力但是看下赛季成绩基本赢不了什么球的队伍我也不考虑。最理想的情况是鸡头有junior varsity team,孩子通过努力能够从junior varsity主力慢慢打到varsity。
2021-08-11 12:51:48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如果不介意的话能问下你说的学校在哪个州吗?大概是多少学生规模?
原问题 老师好,我是一所前30寄宿美高11年级的学生,我是从国内国际学校9升9过来的,现在已经在美国3年了。我明年要面临申请大学的选择,我想请教一个可能有点奇怪的问题:请问排名15-45的大学中,哪所大学的课堂以及学校文化比较不“政治化”呢?我来美国之后明显发现课堂内容也好,老师同学也好比较喜欢把学术政治化(尤其是文科和社学科学),不太就事论事。所以很多时候的课堂作业甚至是课外活动都是口号型的以意识形态和情绪驱动的,而非以证据、事实,论证驱动的。这种思想化的东西当然也很重要,从各种对话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但是时间长了且每个人、每堂课都这样感觉还是很frustrated,觉得很多时候的讨论都是原地转圈,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很多同学也很圣母,喜欢用一些套话和口号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发表评论,但是又不去真正聆听真正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同学的想法。其实刚来美国的时候还挺欣赏这种氛围的,但是现在三年了太太在这种氛围里真的挺累的,感觉所有人都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已经重复过无数遍的,自己又从未真正理解的标语… 我因为疫情回到了国内,去了我原来的国际学校(IB体系)当了一学期助教,发现IB的课堂对于政治化的东西强调的少得多,更就事论事就学术谈学术,这才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吧;做好了research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才是educated thoughts,而不仅是吸引人的slogans。当然现在换学校肯定也不合适也没啥必要了,只能通过大学申请再来挑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了。请老师们帮忙推荐一些可以静下心来做学术,而不是被口号和政治裹挟的大学。谢谢。
2021-02-09 10:33:08
我去年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机构的美高学生见面会,主要是想和学生们聊聊她们怎么选的学校以及和已经上过去美国上过至少一年学的孩子们聊聊他们觉得自己的当年选的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1. 我大概聊了5,6个孩子问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基本上都说不出所以然,问两个女校的孩子问什么选女校,回答都是因为女校可以申请到排名更高的学校。
2. 已经去过美国上学的孩子都说自己的学校很好,但是原因都很单一,就是同学老师都很友好,没有其它了。

所以这个选校我也很困惑,除了根据申请人的特长(比如数学特好,或者一个体育特别好要找校队强的)这种可以比较容易直接找到对口的学校,其它一些气质文化上的东西,如果今年不能亲自访校真的也很难了解了。之前我得到的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一个学校的招生官一般来说和这个学校的气质是比较相符的,通过招生官的谈吐态度,多多少少可以映射出学校的一些风格。


我觉得其实中国家庭也需要考虑一下diversity,我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儿子在一个diversity比较差的top 美国,她觉得对于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2021-02-04 11:35:57
作为一个北京国际学校学生家长我自己的感觉是,北京顶级的国际学校至少有两个方面和top 美高没有办法比,一是师资力量,二是艺术体育的氛围与传统。另外在整个学校运营方面也很不接地气,比如说这次疫情期间从线下转线上教学我知道很多家长对WAB,ISB就非常不满意,反而是羡慕公立学校执行力非常强,教委通知学校关闭线上教学马上就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了。
2020-12-30 10:53:46
多谢各位的回复,我理解从学校的角度肯定是希望达到性别平衡,但是对中国大陆申请者这个小群体有没有什么偏好呢?大陆申请的孩子里面男女比例是多少?每个学校拿到的offer是否有很大的区别?我很好奇有没有这样的数据。想起问这个问题因为正好在看Cranbrook的资料,从FS提供的案例看录取的男生比例大大超过女生,我自己认识从美初去的孩子也是男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冰球很好,我朋友孩子也是因为冰球选的这个学校。
2020-12-24 10:25:47
问题 状态 时间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