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州的学校不熟悉,单纯为你的精神点赞,有勇气和干劲.39岁的年龄不算大,在美国的大学课堂里也一些工作后又转专业重新学习的的大叔大妈同学.但比年轻人读起来吃力是肯定的,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得重新捡起来.你有国家级科研课题,在自己的专业圈也有NETWORK吧,也可以考虑先做访问学者的途径.
另外我也想从其他角度谈谈你这个计划.你有亲属在美国,对美国应该也了解不少.短期的旅游探亲和长期居住感受和生活成本肯定是不同的.你的专业深造后在中国或者美国的再就业前景如何?还有你做这种重大计划的时候是把家庭做整体来考虑,还是只考虑了孩子的教育因素?我坚信只有父母自己发展好了,生活状态好了,才能给孩子助力.尽量争取家庭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的计划.
|
|
2015-08-14 21:31:48 |
常日制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在学期内应该都不会接受旅游签证的学生.你想插班学习的话,可以寻求办理交换生项目服务机构的帮助.我对此类机构不熟悉,这里的其他老师或许能够提供你要的信息.
我听说的国际生交换项目大部分都以高中生为主.你这想体验初中生一个月插班的,我个人建议不妨考虑明年暑假的夏校,这样既体验了一把和美国中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也不影响国内的学习.你在FINDINGSCHOOL网站上就可以找到,很多私立高中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为期五周的寄宿类夏校.这些PROGRAM可以发放I-20,而且录取门槛不算高,以注册时间先后为主要考虑因素( first-come, first-served basis).
|
|
2015-08-10 20:58:14 |
这位家长这几天连续发了若干贴,可以理解你着急的心理.其实这里的老师们给了你很多建议,你再回头仔细读读.
你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看能否找一个可以信任的留学顾问面对面的交谈,综合评估一下孩子的情况.否则恕我直言,除非你运气好碰到有业界良心的人,不然你这种见坑就跳的架势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说说我的看法.
1. 你家孩子目前的英语没有好到能应付美高的水平,那么要看看他学习的潜力和学习的动力.不要假设有到了美国英语自然会好的想法.
2. 尽可能不要送去国际学生比例过高的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学习交流,到中国留学生扎堆的地方,可能除了上课时间,其他讲英语的机会都不多.
3.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出国后就成放飞的风筝了,家长鞭长未及.学校的管理和学校的风气犹为重要.你可以举出100个留学成功的例子,那么我也能给你100个失败的例子.
4. 冷静再冷静,把所有的利弊整理分析一遍,再做决定也不迟.
|
|
2015-08-07 22:56:37 |
跟着各位涨了姿势.一直以来对留学中介和顾问的理解比较模糊.如果从字面上严格地抠起来,recruiting agent vs education Consultant的区别显而易见.前者应该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桥梁,工作目的是make the deal.后者应该是为你服务,至少原则应该以your best interest为首要考虑因素.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留学顾问帮着学校"吆喝买卖",那其实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纯的咨询顾问了.纯粹学术讨论,说错了别打我.
另外现在规模稍大的学校online application系统做的非常好,究竟谁在具体操作执行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是的是要确认孩子真实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应对美高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学校招生的严谨和认真与否,在某种程度也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如果简单的以到美国读高中为目的,不考虑匹配合适问题,那么非常容易实现,有大把需要国际生来送钱的私校.就象我们经常开的玩笑话,钱多,人傻,速来.这个肯定有悖于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的美好的愿望.
中介也好,顾问也罢,高利润趋势下的行业,某些负面的现象也应该是预料之中.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专业负责的顾问,给繁琐的申高事助力.
|
|
2015-08-06 23:46:17 |
看下面的几位老师家长说的很有道理.我也补充几句,如果你对地理位置不限制的话,尽可能把范围放的广一些.我家也是不久前才开始考虑私高申请,跟您一样,也是锁定东北角.当时来发贴问的时候,各位老师也给我了不少敲打. 这两个月正经历了各种校园参观,面试等,最大的感觉是竞争惨烈.除了国际学生,东北地区的本土家庭也有送孩子上私校的传统.所以好的学校真的是僧多粥少,要做好一棵红心两种准备.
|
|
2015-08-05 21:42:26 |
看得出来楼主是个很努力的孩子,你春季刚出来,在交流方面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的.高中的孩子容易小圈子交往,要融入其中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有共同的爱好什么的,更容易破冰些.尽量争取课堂上多发言,参加和同学老师互动的环节.听你的描述,同学人数少,课外活动少,那课后一起互动的机会就更少,这的确也是不利的因素.
是否可以考虑做两手准备,以10申10,或者留在原地学习,既然学校功课不challenging,试着找找校外学习资源看.
说到这里我也更理解这里不少老师和家长为何反对盲选出来再转学的思路,不顺利的话买单的是孩子.祝你顺利!
|
|
2015-08-01 01:21:27 |
听说过美国境内B1转F1的例子,就境内转F1手续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只要学校给你发I20,学校里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可以帮助你填表格之类的,然后递交到移民局.在你申请的时候同时替孩子申请F2, ,我个人的理解会让移民官怀疑你的目的.当然如果给你发放I20的是正式大学院校而不是语言学校,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这里主要是讨论升学,对于签证的事情,我建议你到文学城的移民论坛去咨询,有时侯那里会有律师出来回答问题.(既然你已经美国,就不需要翻墙).
|
|
2015-07-28 23:16:45 |
另外还想说的跟本贴无直接关系,但也是此贴讨论引起的思考. 我们如何在一个崭新的文化里,学会独立思考,取长补短,而且不盲从.比如说我们如何看待美国的高中文化, to be popular cool kids or to be yourself.虽然这个问题有点太大,三言两语也说不清. 举个例子,在美高里即使在很好的学区和学校,学生的academic achievement往往没有象体育尖子那样被 well recognized,有些学校甚至因为家长的反映怕刺激学生, 取消了honor student的名单公布. 这其实也是走向另一种极端.因此还引发的争论中,有一位家长的发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We ask our schools to do and be many things and we should honor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just as we honor athletics, community activism, artistic pursuits, and all the other good things we recognize in our students. Having a public honor roll and rewarding its members helps support all students by shaping a culture in which working hard at academics, and being smart, deserves respect.
|
|
2015-07-28 03:25:53 |
没想到我的一小段跟贴,激起水花无数.在这个公开的教育分享交流论坛,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象我这样的普通家长因为学识有限,回答有时难免不到位,敬请批评指正.我认为只要是理性的,开放,包容和友好的讨论,都应该是欢迎的.现在回到楼主问题的本身,体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国高中体育热门的team sports就那么几项,选拔不进队伍的同学,或者没有支持项目和特长的,最后不也可以选长跑可以作为保底项目嘛, cross country running也是不错的. 如果实在 想进球队的,运动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说避重就轻试试不热门的排球这种项目.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项目, 目标如果是出成绩, 中学阶段在美国基本还是靠家长和学生在课外的付出.象楼主提到花样滑冰这种学校不支持的个人项目,包括体操,艺术体操,击剑,射击等等,其实都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学.在课外都能找到很好的场地和教练(当然偏僻的地方找资源会比较困难).所以基础底子扎实,可以选择继续坚持,持之以恒.即使是极其小众的乒乓,如果有天赋,拿了好成绩,也是值得坚持的.我就曾经在local报纸看到某同学获得了全美乒乓少年组冠军,学校还欢欣鼓舞发了一篇报道.
|
|
2015-07-28 03: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