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家长,现在是等候美高3-10放榜的焦灼期!我看了我们youtube的视频,发现没有几次点击历史。我的四个问题:
1)不看代表什么,是否视频展示并不那么重要?
2)我需要重新发链接提醒招生办看吗?
3)现在2-16了,一个申请人的命运是否已经被决定了一半了?重新发新的材料有用吗?
4)我猜测,不知道对不对:一般来说是否二月底就已经尘埃落定了啊。
谢谢各位的指点和讨论。
piggiemom 家长
提问于2021-02-17 02:25:54
位于11 · 回答于2021-02-19
您好,
1)视频展示本是锦上添花的,也不是必需材料,如果你的视频过长,未必每个学校招生官都会认真去看视频,但如果还是有几次点击历史,也说明学校也是有看过的,申请中学校更加看重的是核心必须的申请材料,包括招生官面试的反馈,如果其他方面你都做的很不错,竞争力也很强,视频的这个点击率不用太在意,既然已经提交申请了,就静候佳音吧
2)如果视频真的很出彩,是非常能体现孩子特长爱好的,那么可以提醒下,否则就不要给招生办徒增麻烦了。
3)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进展,比如获奖, 或者更好的成绩等,目前还是可以发给学校的,目前并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4)2月底,3月初大部分学校会确定下来,但目前这个阶段依然还是招生办审核期,有的学校招生办人手多审核的快,有的审核慢,不同的学校审核情况还是有差异的。
位于其它 · 回答于2021-02-25
一般而言, 如果你的其他材料很优秀, 视频被看的机会会很高。 体育类(包括舞蹈)的视频, 会比艺术类和其他介绍类的视频, 更容易受到关注, 如果你的视频不属于体育类, 但很特别, 这种情况要主动请招办来观看。

二月底的时候, 很多学校基本上尘埃落定了, 但会有一些学校在最后几天还会做调整取舍。
回答于2021-02-17
你好家长,我帮你一一解答:
1. 通常我们招生办有兴趣就会看,没兴趣也不一定看,所以不用太纠结。
2. 不需要,可以发封信demonstrate interest或者请有经验的顾问备书提醒。
3. 差不多,如果有比较显著的新材料,仍可以,每个学校不一样,大体是2月中或下录取委员会会议。
4. 差不多
但3月10日到4月10日之间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回复
piggiemom 读者
回复于2021-02-17 08:18:46
有关2:我们倒是经常发信过去但通常比较含蓄,比如发个新的作品啦 或者新年祝福啥的。需要更直接的说“我爱你 我等你你发offer给我 我最爱的就是你们学校”那种表白吗?
美高冯老师-前招办主任 中级顾问
回复于2021-02-17 09:40:15
其实并不需要,我在招办每年都会收到类似的信,而且不用太频繁,抓重点并且最好有实质性的更新。
老爹养娃 读者
回复于2021-02-21 19:16:36
回复 @piggiemom: 这种表白,是无力的。如果还频繁,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不如谈谈捐款。这才“给力”。

正如FS站内在“捐款”标签下面,其他顾问老师曾经提到的,私下里以某种适当形式,跟学校谈谈捐款的事。尤其在当前疫情下,许多美高财政吃紧,“鸭梨山大”时。

即便,这并非惯例。

这个,道德么?似乎存在道德压力,心里不容易过得去。有此疑问,当可理解。

其实,大可不必。关键是,要熟悉美高的校园文化,和美国人的游戏规则。稍稍分析一下,或许你会明白,我所言非假。

安多佛、埃克塞特有近10亿美元捐款,佩迪有3亿多。高排名美高,譬如前30寄宿美高,生均捐款都在好几十万美元(有几所不到10万的)。这些钱,大多来自一个个校友及其家庭。

什么意思呢?

回报母校,“政治正确”、道德制高点,是事情的正面。伸只后脚,为子孙后代预购门票,是事情的反面。看着不那么“高尚”,却是题中应有之义!

看看:布什之于安多佛,肯尼迪之于choate,罗斯福之于格罗顿,这个,都是真的。可以上网查看。在它们介绍历史时,可都是美谈一桩呢——anecdote。

咱们常听说legacy student——即“校友学生”、“传承学生”。当年我申请的学校里,有些官网上写得明明白白,x%是legacy student。其中有一家,居然有三成!前不久我再次查资料,依然“赫然在目”。

究竟是“什么”,能织就美高l
老爹养娃 读者
回复于2021-02-21 19:47:15
(因有字数限制,我继续说完哈)

究竟是“什么”,能织就美高legacy这重美丽的面纱呢?

第一,是“虚”的校友身份。独立学校性质的美高(寄宿学校前30里大多是),捐款绝大部分来自本校校友及其家庭,坊间其它来源捐款似不多见(当然,不包括像霍奇基斯、圣保罗、希尔等等美高的创始人,他们好像与子女入读无关)。

第二,是“实”的捐款。

综合来看,要写个公式,就是——“校友身份+捐款”=legacy。

唯一不同的是,人家的legacy或许并非起始于申请录取这一刻。很可能是,进了美高,细水长流,润物无声。而咱们的做法,吃相有点难看。临时抱佛脚,申请时才动手做。"见过实在的。没见过这么实在的。太势利了嘛。"可是,如果一只脚不踏进美高,咱就永远不会有这个学习“新把戏”的开始。对吧?

举个例子——吃牛排。一块十来盎司的牛排,很大。咱第一次吃,只有筷子,整块夹着啃咬,嘴角还留着点儿黑椒。人家可是用刀叉,砌成小丁,用叉子送进嘴里。是的——我见过了这个吃法,有了刀叉,我也会学他们,斯文起来。但无论如何,第一,我吃到了牛排,尽管吃得不那么体面。第二,我有了进步学习的机会。

有趣的是,依据我的观察,倒是进了美高大门,面对捐款,似乎不少人“躲”了起来。在某种文化里,我付了学费,好比去百货公司买件衣服,这是一锤子买卖,钱货两清。进了门,为啥还要捐?!一毕业,就去如黄鹤,杳无音讯。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
老爹养娃 读者
回复于2021-02-21 19:49:41
回复 @老爹养娃: (因有字数限制,我继续说完哈)
(因有字数限制,我继续说完哈)

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两种文化里,对捐款的视角存在差异。

私立寄宿美高,是校友家长自己的学校——千万牢记这点。捐款,就是为自己——这点实质,咱们很难体会得到。因此,美高的校园文化和捐款传统,用个流行语挺合适——送人玫瑰,手留余项。于己于人,相得益彰。

何况,高排名美高,招录时第一优先考虑,肯定是学生本身。钱,恐怕很难买来它的一个学位。因为它不愁生源,甚至不愁优质生源。但是,如果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在录取与WL摇摆时,捐款,可能就是梅西那临门一脚。

如今谈个朋友,你说是天天写情书(我那会儿还行),还是来套写上“TA”名字的房,更动人一些?铜臭味,许多人听着很不喜欢,心底里,还是想要的么。
位于上海市 · 回答于2021-02-17
家长你好,回复你的问题:
(1) 既然有几次点击历史,应该是有部分学校招生官看过了。是否重要招生官会做判断。的确很多时候在家长心目中重要的材料(视频、奖项,等等)在招生官眼里并不一定重要。
(2) 不建议再发链接。既然链接之前已经提交了,招生官会自己决定怎么处理所有收到的材料。
(3) 差不多。如果你有新的信息,而且觉得这信息有价值,可以提交给学校。但不要为了提交而提交。可以请你们的升学顾问帮你把关。
(4) 2月底、3月初基本决定了。有经验的升学顾问会提早知道结果。

祝你好运!
美国创藤教育 中级顾问
回答于2021-02-18
家长,您好:

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如静候佳音。

我来回答一下您的几个问题:

1)不看代表什么,是否视频展示并不那么重要?

招生官或许看一眼,或许不看,但是肯定没有那么多人去看,这是事实,这个代表不了什么,学生的成绩,比赛等都摆在那里,视频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因此别太在意;

2)我需要重新发链接提醒招生办看吗?
不要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让招生官反感,画蛇添足;

3)现在2-16了,一个申请人的命运是否已经被决定了一半了?重新发新的材料有用吗?
如果有重大的Update ,可以发,否则千万不要没事找事,因为招生官已经很忙了,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看那些对他们来说没用的邮件;

4)我猜测,不知道对不对:一般来说是否二月底就已经尘埃落定了啊。
是不是二月底尘埃落定,只是你的猜测,这种猜测也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现在是个美高的申请,将来还有美本的申请,还有研究生,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每次都这么焦虑的话,日子怎么过呀。 平常心吧,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那句话:金子在哪里都会放光。

我们和您一起静候佳音。
位于广东省 · 回答于2021-02-18
1. 具体看学校是否有空去看,因为招生办非常忙。

2. 没有特殊的问题,不需要发给招生办去看,因为之前提交了就可以了。

3. 如果有取得一些显著的成绩可以联系学校,否则就别发了。

4. 有些事情我们不好去猜测,只有招生办的老师知道申请审理的流程
位于其它 · 回答于2021-02-18
这位家长您好:

让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1)不看代表什么,是否视频展示并不那么重要?
视频展示是重要的,但是在招生季,每一个招生官都很忙,因为招生官需要处理和评估学生的工作量非常大,可能还没有轮到孩子的档案评估阶段,招生官只是先打开看看,确保内容无误。

2)我需要重新发链接提醒招生办看吗?
家长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是万万不可,会显得稍微没有礼貌,招生官可能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舒服。

3)现在2-16了,一个申请人的命运是否已经被决定了一半了?重新发新的材料有用吗?
不需要太过焦虑,如果孩子有重大突破可以发给招生官补充资料,但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我建议就不需要发了。

4)我猜测,不知道对不对:一般来说是否二月底就已经尘埃落定了啊。
现在很多学校的审核进度确实已经过半了,但是如果给招生官发普通的材料补充,也并不会影响录取结果。
位于广东省 · 回答于2021-02-17
我说说我的亲身经历,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1.站在美高、招生官角度看问题。可以非常确切地说,他们大多不很在乎这些。至少,没有咱们家长想象中(其实,是期待中)那么重要。

我的孩子”8申9“申请时,已出版三部有正式书号(ISBN)的中文长篇小说,几十万字呢!在当地著名儿童画院掌门人亲手挑选和指点下,专门制作了十分精美的作品集——因为孩子很喜欢美术、至今如此。但是,无论在香港面试,还是在美国面试、访校,我们吭哧吭哧背了一路,但是,人家基本不看,直接让我拿走。

另一孩子在专门的录音棚,外籍钢琴师伴奏,做了乐器演奏录音。同样是,人家不会多看。至多是访校时到了一所学校,主动提出希望见见音乐系主任,给他看看、聊上几句,加深、强化一下印象。但是,这个可要预约喔!万一,临时起意,对方在上课,连见个面、混个脸熟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中文人家谁懂啊?美术也未必。

因此,咱们心里的”宝贝“、亮点,此刻就是”明珠暗投“呢。

2.现在是招生办一年里最忙的录取季节。招生办通常就是小鸟几只,人均个把月里,要看数百份申请。一个”传说“是,人均30秒!能够看上3分钟,可能就”游戏“了。谁会去网上专门看你的大做呢?你上油管,他人上”脸书“,TA上”TIKTOK“抖音。

招生官,可一没这个时间,二没这个兴趣。

3.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要提醒么?如果真是很好,要提醒的,不是招生官,而是音乐系或者艺术系主任。

4.招生决策,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再过十天,2月底已经有九成把握。春江水暖,谁是那只鸭子?您的留学顾问。他们可是”手眼通天“,属于消息灵通人士。尤其是,如果顾问与相关学校有过合作史,甚至多年合作史,送过几个学生的话。

强调一下——我用了”合作“这个词。其深意,可圈可点。

因此,去问顾问,他/她会去问学校,学校多半会有弦外之音的。

新材料,这个时候如果有国际奥赛奖之类的,当然值得强化一下。否则,不如静待花开。

焦虑,是每个美高留学家庭的门票。

省不了呢!
我要提问
匿名
Feedback

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