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piggiemom: 这种表白,是无力的。如果还频繁,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不如谈谈捐款。这才“给力”。
正如FS站内在“捐款”标签下面,其他顾问老师曾经提到的,私下里以某种适当形式,跟学校谈谈捐款的事。尤其在当前疫情下,许多美高财政吃紧,“鸭梨山大”时。
即便,这并非惯例。
这个,道德么?似乎存在道德压力,心里不容易过得去。有此疑问,当可理解。
其实,大可不必。关键是,要熟悉美高的校园文化,和美国人的游戏规则。稍稍分析一下,或许你会明白,我所言非假。
安多佛、埃克塞特有近10亿美元捐款,佩迪有3亿多。高排名美高,譬如前30寄宿美高,生均捐款都在好几十万美元(有几所不到10万的)。这些钱,大多来自一个个校友及其家庭。
什么意思呢?
回报母校,“政治正确”、道德制高点,是事情的正面。伸只后脚,为子孙后代预购门票,是事情的反面。看着不那么“高尚”,却是题中应有之义!
看看:布什之于安多佛,肯尼迪之于choate,罗斯福之于格罗顿,这个,都是真的。可以上网查看。在它们介绍历史时,可都是美谈一桩呢——anecdote。
咱们常听说legacy student——即“校友学生”、“传承学生”。当年我申请的学校里,有些官网上写得明明白白,x%是legacy student。其中有一家,居然有三成!前不久我再次查资料,依然“赫然在目”。
究竟是“什么”,能织就美高l